找到相关内容149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教文化与改革者的情怀--论佛教文化对清末维新派、革命派思想与创作的影响

    假如再深入一步,从一个新的层面即本体论和生死观的层面,考察维新派和革命派与佛教和佛学的关系,我们会发现,问题又会呈现出另一番面貌。  佛家的本体论,归结到一个字,就是“空”。在佛家看来,一切物体色相...

    宋益乔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0465388.html
  • 王恩洋: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释论(1)

    功德,用而常寂,故名无住涅槃。今此无余涅槃,即无余依涅槃,三乘极果,共所证故。然不坏假名论云:“无余涅槃者何义,谓了诸法无生性空,永息一切有患诸蕴,资用无边,希有色相圆满庄严,广利群生,妙业无尽。”当...以其发直覆道衢。心发愿言,佛鉴我诚,愿以佛足履发及脚从我身过。佛如其愿果从身过。儒童欢喜得无生忍。踊身虚空。佛为授记,当来作佛号释迦牟尼。此其事也。于余经中,佛告海慧;海慧当知菩萨有四,初发心菩萨见色相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4565411.html
  • 九乘之巅——大圆满法

    一种赤裸裸,明朗朗的境界。就是没有任何分别心,既无能所之分、无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差别,也无东西南北上下大小之分,也无各种颜色的色相,无美丑善恶之分别,一切法就在这广大虚空中任运显现,却不分别执着,铲是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2365443.html
  • 超越自我---无我即解脱之前提

    ,那就能够解脱生死之间的任何烦恼痛苦,而获得极为良好的心理素质。如何认识呢?  世间一切色相和心念,都是苦的,因为这一切有太多的局限狭隘和无知、不满、无奈,还有更加现实的生老病死,世间万种人生百态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0565489.html
  • 唐代的文人与佛教

    尤其与“舒卷自如,无所窒碍的禅趣”矛盾。更非禅家“青青翠竹,尽是法身;郁郁黄花,无非般若”之云云。因为既知禅理者,不会见杨花飞絮而惆怅伤春;见黄花翠竹,而悟般若实相者,更不用慨叹菱枝弱、柳絮轻,色相如...

    龚鹏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00665556.html
  • 喻禅与喻诗

    唯识宗说明圆成实性,立“大圆镜智”,《成唯识论》卷十说:  一切镜相,性相清净,离诸杂染,纯净圆德现种依持,能现能生身土智影,无间无断,穷未来际,如大圆镜,现众色相。  华严宗则讲“玄镜”,法藏曾以镜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5365828.html
  • 部派时代的解脱观

    生命的肉体在,但已确实的证得涅槃解脱,所以称为有余依涅槃界。婆沙卷第三十二说:“云何有余依涅槃界?答:若阿罗汉诸漏永尽,寿命犹存,大种造色相续未断,依五根身心相绩转,有余依故,诸结永尽,得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1065953.html
  • 澄观的佛性思想

    行恒沙功德,无不皆是此法身收。( T35.572C)八、通收报化色相功德,无不皆是此法身收。( T35.572C)九、通收三种世间,皆为一大法身,具十佛故。( T35.572C)十、土分权实,唯有第九...华严经疏》:“以《智论》三观束之,分别色相等,是假名观也;性空寂灭是空观也;此二不二色性难思,中道观也。三无前后,皆是一心,对此三观应辨三止,谓:方便随缘止,体真止,离二边分别止。既止观双运,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2465964.html
  • 宝藏岩楹联柱联译白(1)

    甚为谁忙。”  “大肚皮包藏千古;一笑后度灭人天。”  “大肚能容,包含色相;开口便笑,指示迷途。”  “大肚能容,忘情岁月;开口便笑,得意春风。”  “肚肠宽肥容世事,大!大!大!心肺冷净笑人生,哈!...是色法,受、想、行、识是心法。不只有形的色法是空的,无形的心法,也是空的。  这副对联在提醒世人,在声闻色相中,不执著声色,而领悟清净自在,离一切相的般若佛智。  佚名题贵州黔灵山尼庵依此联改作:“...

    邱素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3165970.html
  • 宝藏岩楹联柱联译白(2)

    佛心,只从涅槃的彼岸来指点陷溺迷津的人,等到渡头的宝筏启程后,驾著以大慈心为怀的船帆,就可找到觉路了;是色相都具空性,虔诚地来到这普陀山,瞻仰观世音菩萨的法相,在洞口祥云簇护的地方,显示千变万化的佛法。...两手把大地山河捏扁搓圆,洒向空中,毫无色相;  一口将先天祖气咀来嚼去,吞在肚里,放出光明。  这是清代舒藻题昆明西北玉案山筇竹寺联。  两手把大地山河的陶土,捏扁又搓圆,塑了五百罗汉,把他们的精神洒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3265971.html